中印將對撞于馬六甲?中國海軍需向南洋亮劍
當然,美媒此番言論明顯是在渲染“中印沖突”和“中印對立”,美國人的話雖然有些危言聳聽,甚至是陰謀論,但國防從來不寄望于僥幸,任何潛在威脅,我們都不可不察。
馬六甲海峽“三戰”論,確實為中印潛在沖突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
眾所周知,自從1962年中國對印度邊境自衛反擊戰印度慘敗后,邊境問題一直都是中印關系的主要“癥結”。
但在追求和平穩定的大趨勢下,雙方都會比較傾向于以談判把控爭端,以備戰穩定局勢,同時發展經濟和延伸軍事范圍,最終實現從戰略形式和實力角度出發,在和平談判和潛在沖突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中國經濟和軍事,雖然最近十幾年有了巨大躍升,但仍然是世界第二第三,在美國的新印太戰略下,中國在東南亞、東亞的經濟合作開展和軍事勢力延伸,其實仍處于被束縛的狀態。
同時,臺海問題的存在,使得中國海軍必須在東海方向集中力量,頻繁前出島鏈采取攻勢。
這也是為什么,首批8艘055大驅,其中4艘會優先分配到北海艦隊。而南海形式目前則較為復雜,為了避免“行高于人,眾必非之”,依托南海基地和龐大的巡邏艦隊,采取守勢維護利益,就成了當下最好應對策略。
這種東攻南守,雖然可以更好的平衡主次矛盾,但同時也意味著,如果印度洋基本無敵手的印度海軍,
依托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地利,將手伸向馬六甲海峽,企圖窺伺覬覦中國南海,中國毫無疑問將在南海方向面臨更大的戰略壓力。
因此,為了確保拒敵于大門之外,應該繼續加強海軍力量建設,增強在南海的軍事實力。
甚至,在將來反過來向印度洋派遣海上艦隊,以攻為守,這對于震懾那些自視甚高,企圖攪亂南海局勢的宵小之徒,無疑是非常必要的。
盡管,這可能會進一步加劇中印緊張關系,但劍不出鞘,只會被認為懦弱,只有實力才能保衛和平。
(責編:薛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