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告急,中國突然接到了大量商品訂單!
能源危機背景下,歐洲告急,各國想方設法節約能源,除呼吁民眾減少洗澡時間外,還有減照明、限溫度,朔爾茨計劃于10月初訪問中東,各國已損失接近5000億歐元,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突然接到了大量商品訂單。
眾所周知,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一些歐洲國家跟隨美國步伐對俄羅斯實施了多輪制裁,其中對俄羅斯能源的制裁措施導致歐洲國家遭到嚴重反噬,能源價格高漲,對經濟和民眾生活造成了嚴重沖擊。
在此背景下,歐洲各國也是各出奇招,以應對能源緊缺的狀況,同時,還要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據報道,德國政府宣布總理朔爾茨將于10月初訪問中東,這個消息進一步反映出當前歐洲能源外交的緊迫感。
對于朔爾茨計劃訪問中東尋求能源供應一事,有相關學者分析認為,歐盟當前能源外交在“保供應”和“穩價格”兩方面仍面臨不小挑戰。
從供應上看,歐盟看重的“可靠來源”實際上并不像其設想的那么穩定,中東、非洲部分地區的安全和政治動蕩或將給歐盟能源供應帶來不確定性;
從價格來看,能源進口多元化和進口價格下降之間并沒有必然聯系,當前國際能源價格高漲是地緣政治危機和供求關系失衡共同作用并相互影響的結果,
各國在這種市場環境下必然選擇經濟效益最大化的決策。在歐盟對能源外交對象需求增大的情況下,其獲取能源訂單的價格恐怕也只能隨市場行情而波動。
除了尋求拓展能源供應來源外,眼下為有足夠能源過冬,歐洲各國想方設法節約能源,這其中就包括減照明、限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