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流血沒開槍,俄軍空降兵有多絕?
1月11日,隨著局勢逐漸穩定,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宣布集安組織維和部隊在哈薩克斯坦的反恐行動結束,維和部隊從1月13日起從哈薩克斯坦分批撤離——跟來的時候一樣,以俄軍空降部隊為主的集安組織維和部隊走的時候也是連個磕巴都沒打,相當利索。
復盤一下整個事件過程:2022年1月4日,哈薩克斯坦局勢開始失控;1月6日,集安組織理事會決定向哈薩克斯坦派出維和部隊,維和部隊由俄羅斯、白俄羅斯、亞美尼亞、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五國派出;1月6日即作出出兵決議的當天,集安組織維和部隊開始集結并飛往阿拉木圖,俄軍先頭部隊當天即抵達阿拉木圖機場;1月7日,維和部隊已部署到各個重要地點,輔助哈薩克斯坦安全部隊恢復和維持秩序;7日夜,哈薩克斯坦基本恢復秩序正常;1月9日,維和部隊指揮官安德烈·謝爾久科夫宣布已在哈境內完成維和部隊部署。
從頭到尾,從作出決定到解決問題,普京只用了不到三天時間。
普京能以雷霆手段平定哈薩克斯坦局勢,離不開從蘇聯時代就是東方陣營代表性快反力量和特種力量的空降兵,這支在二戰時就有輝煌戰績、冷戰時以標志性的海魂衫和藍色貝雷帽聞名的部隊,是蘇聯軍事力量的象征之一,也與美國海軍陸戰隊有些相似,都是隸屬最高決策層的快反力量,可見空降兵的蘇/俄軍中的地位。
冷戰中蘇聯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都少不了這些身著海魂衫的矯健身影,其標志性的戰術就是以快速突襲的方式奪取戰略要點為后續部隊開路,如1968年“布拉格之春”和1979年入侵阿富汗,都是空降兵先在機場機降為后續部隊占領橋頭堡,之后迅速控制首都——這次在哈薩克斯坦其實也是這個套路。
蘇聯解體后俄羅斯對外干涉行動依然沒讓空降兵缺席,從1999年奪取普里什蒂納機場到第二次車臣戰爭的776高地戰斗,從克里米亞到敘利亞,俄軍空降兵一次又一次沖鋒在俄羅斯爭取國家利益的最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