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所有驅逐艦裝高超音速導彈,美軍是真急了
近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奧布萊恩在緬因州樸茨茅斯海軍造船廠訪問時,聲稱要在未來十年內,在美國海軍全部驅逐艦上部署高超音速導彈。
這條消息的真假很難確定,雖然出自國家安全顧問之口,但須知就算是國防部長也有不作數的時候,不過從美軍對中俄高超音速武器發展速度的焦慮來看,羅伯特·奧布萊恩的這番言論至少也該有五分數,否則就是因為有了更科幻的武器,比如反物質炸彈什么的。
美國在高超音速武器方面起步最早,但項目管理混亂和資金持續投入不足使得不少項目中止或取消,結果就是美國只能眼睜睜看著中俄在這一領域實現反超。國會、軍內和民間智庫都有不少聲音指責美國政府在這個項目上的重大失誤,如列克星敦學院的副總裁丹·喬治在2018年發表文章,稱目前美國在高超音速技術方面落后的情況,或許比1958年肯尼迪在國會說的“導彈差距”更嚴重。
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五角大樓大幅增加了高超音速武器的在研項目數量和預算總額,同時啟動了多個型號研發項目,按照技術儲備和技術實力,如今這些項目應該已經到了關鍵節點,甚至可能取得更大的進展。
2021年3月19日,由美國海軍牽頭,陸海空三軍合作開發的“通用型高超音速滑翔體”(C-HGB)試射成功,陸軍部長瑞安·麥卡錫透露這次導彈試射的精度達到15厘米級,不過最高興的還是美國海軍,因為照計劃,這次試射成功為海軍的“常規快速打擊武器”(CPS)奠定了基礎。
不過按總體規劃來看,這種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導彈會優先發展潛射型,裝備在“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上,2022年在“朱姆沃爾特”級驅逐艦上進行整合和試射,十年內逐漸裝備到所有仍在服役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