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加速擴充海軍,誰最著急?
11月5日,在卡拉奇這座巴基斯坦最大的港口城市,海軍造船廠舉行了第4艘“真納”級的龍骨安放儀式,標志著這艘3000噸級的導彈護衛艦正式進入建造階段,這是巴基斯坦與土耳其合作的4艘改進型“島”級護衛艦最后一艘。
雖然護衛艦本身不大,但已是巴基斯坦與土耳其最大的海軍裝備合作項目了。2018年,雙方簽署協議,規定在土耳其建造2艘“真納”級之后再由巴基斯坦本土的卡拉奇海軍造船廠建造2艘,預計全部4艘艦在2024~2025年交付,至于合同總價巴基斯坦方面并未透露,土耳其有媒體爆出為20億美元,也就是說單價5億美元,這個數字對于一艘不過3000噸的護衛艦來說并不便宜,但巴基斯坦愿意買的原因,大概就是能借此獲得一定的造艦能力了。
簽了協議以后應該說雙方動作都不算慢,至少比印度快多了。1號艦“真納”級“巴布爾”號已在8月15日在伊斯坦布爾造船廠下水,2號艦也就是第一艘在巴基斯坦本土建造的“真納”級預計將于2022年5月下水,2023年服役。
巴基斯坦重金購來的這幾條護衛艦戰斗力如何,這還要從其前身也就是土耳其的“島”級說起。
“島”級是土耳其國產主戰艦艇計劃“國家艦”項目的第一階段成果,一共建造了4艘,已在2011~2019年間進入土耳其海軍服役——不過4條滿排2300噸的輕護就用近十年才全部服役,可見土耳其造艦技術究竟是什么水平了,不過畢竟剛起步,艱難是不可避免的,也實屬正常,接下來才是真正的問題。
不僅建造速度慢,更關鍵的是其關鍵部件,即柴燃交替的通用LM2500燃氣輪機和主桅上的泰雷茲SAMRT-S MK2雷達都要依靠歐美出口,也就是說國產化率其實并不高,但即便如此也沒有阻擋土耳其積極外銷的熱情——除了巴基斯坦訂購的4艘,烏克蘭也確定要在本土建造2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