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東風-4相當的印度烈火-5,終于要成大器了
2021年10月27日夜,在印度東部的阿卜杜勒·卡拉姆島上,一枚烈火-5帶著1.5噸重的彈頭拔地而起,飛向孟加拉灣南部的試驗海域。
這是烈火-5首次在夜間進行試射,也是2021年度第一次“用戶體驗”——負責印度核武庫的印度戰略部隊司令部首次試射,也就是說在這次試射后,烈火-5在程序上來說,可以作為技術比較成熟的遠程彈道導彈開始服役。
21世紀初,印度在核試驗成功后痛感“有彈無槍”,所以往烈火導彈項目上沒少砸錢,目前從1到5實現了近程、中程、遠程全覆蓋,具備機動性強、發射方式靈活、準備時間短等優點,射程從700千米~5000千米,部分實現公路和鐵路機動,對一直試圖建立南亞霸權的印度來說,烈火系列導彈可以說是手上最具威力的撒手锏。
而且難得的是,相比起非常不靠譜的印度其他武器開發和發展計劃,烈火系列導彈每個型號的開發周期都固定在4~5年左右,且采用不斷的技術迭代方式持續深入研究和開發,如對烈火-2深入改進后推出烈火-4試驗再入段,及在烈火-3上試驗大直徑火箭發動機,技術成熟后再加一級火箭發動機成為烈火-5,是其他國家常見而印度很難得的漸進技術驗證方式,足見認真起來誰都能把活兒干好,只是取決于認不認真。
烈火-5是印度第一種采用三級固體燃料發動機推進的彈道導彈,長約17米,直徑約2米,全重約50噸,可攜帶1噸有效載荷實現約5000千米以上射程,所以印度媒體經常自夸烈火-5是洲際彈道導彈,但從國際慣例認為洲際彈道導彈至少應具備8000千米射程來看,烈火-5也就只能算中遠程導彈——液體燃料的東風-4都能飛5000千米,說實話用了固體燃料的烈火-5比起東風-4來還略勝一籌。
烈火-3加了一級火箭發動機就是烈火-5,這還真不能算印度人吹牛,加這一級火箭發動機看似容易,實則考驗不小,如加長以后導彈外部載荷所承受的軸向力和橫向力都會增大,姿態控制系統肯定要加強或重新設計;長度和重量變化對制導系統也是不小的考驗;氣動結構變化也需重新設計彈頭結構,甚至彈頭的隔熱材料也換成新的碳-碳復合隔熱層......可以說經過烈火-5,印度算是邁進了遠程導彈設計研發的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