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宣告脫鉤失敗,中國笑到最后,成功扳回一局
是意外,也不算意外,只是比預期來得稍微早了些。
2018年3月,特朗普發動對中國的貿易戰,加征關稅。2021年初,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宣稱,前總統特朗普對中國的貿易戰沒有戰略意義,因為加征關稅的成本,90%以上是由美國人民與美國的企業負擔。美國對華貿易戰宣告失敗。
2019年8月,特朗普要求在中國的美國企業離開中國,特朗普向美國人們宣稱:“我們可以和中國脫鉤,這是辦得到的”。
然而,特朗普的要求終究沒有實現,美國在華企業大多數都還是留在中國,有些甚至于還加碼對中國的投資。前幾天11月30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聲稱,美國同中國競爭“不容易”,美國必須采取更多的行動對抗中國。她同時認為,美國與中國這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不應當相互孤立,美國不尋求同中國經濟“脫鉤”。和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戰相同,三年后,美國對華脫鉤的努力也宣告失敗。
當然,美國不會用失敗的字眼,不會承認失敗。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于去年9月聲名大噪,她在美國召開的第三次全球芯片峰會中宣布,要求臺積電、三星、與日本等芯片大廠,于45天之內交出各自的商業機密,否則,美國的工具箱里頭有很多的工具,可以讓這些廠商交出數據。
最后的結果,臺積電、三星、與日本大廠都乖乖地交出了數據。如此強悍,雷厲風行的部長,竟然公開承認,美國同中國競爭“不容易”,這本身的意義就不尋常。這說明了,美國三年來,試圖從多個層面與中國經濟脫鉤,失敗了。
美國為什么會失敗呢?可以從最簡單的三個層面來看。第一,中國經濟體量如此龐大,同中國經濟脫鉤根本不切實際,無法辦到。第二,更何況,中國是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內需市場龐大,就算美國也無法與中國經濟脫鉤,需要中國的市場,也需要中國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