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洛西闖進俄羅斯后院“放火”,普京遇到硬茬子
繼8月竄訪引爆新一輪臺海危機之后,最近佩洛西再起妖風,出訪了剛與阿塞拜疆結束交戰的亞美尼亞。只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亞美尼亞首都埃里溫,最讓美國人喜聞樂見的一幕出現了——成百上千的亞美尼亞人,高呼著佩洛西的名字,撕毀了一幅掛了幾年、上面有普京題詞“永遠在一起”的普京巨幅肖像畫!
不僅如此,這些人還直接指點政府外交政策,列出了與美國加強交往的好處,要求亞美尼亞當局立即退出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轉而在亞阿沖突問題上尋求西方的介入,有意思的是,對這些“非法集會”的民眾,亞美尼亞政府不僅沒有加以管制,反而還頗有些有意放縱的意味。是不是很奇怪?要知道,自蘇聯解體獨立以來,亞美尼亞可以說一直是俄羅斯的鐵桿小弟,鐵到什么程度呢?
舉個例子,2013年,在亞美尼亞差不多要和歐盟談成自貿協議的時候,普京一聲招呼,亞美尼亞立馬放棄歐盟,反身就加入了俄羅斯主導的“歐亞經濟聯盟”。在安全上,亞美尼亞也是俄羅斯主導的集安組織的一員,更是俄羅斯在緊靠俄腹地的南高加索地區唯一建有軍事基地的國家。正因為在能源、經濟、安全等方面對俄依賴頗深,所以亞美尼亞幾乎成了俄羅斯在南高加索地區唯一的戰略抓手,也是俄羅斯敢于和西方拼命的“核心利益”所在。
那問題來了,這么鐵桿的盟友,他們民眾為啥要撕普京的畫像、呼吁政府倒向西方呢?主要原因,和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的沖突有關。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同屬原蘇聯加盟國,亞國信奉基督教,阿國信奉伊斯蘭教,但因為歷史原因,阿國境內的納卡地區,卻一直是亞國基督徒的聚居地,時間一長,實際上成了亞美尼亞人在鄰國境內占據的一塊“飛地”。
為了這塊地方,兩國從蘇聯還沒解體的80年代開始打起,在1994年那次沖突中,亞美尼亞終于成功拿下了納卡地區的實控權,這個局面一直延續到了2020年。再往深了看,亞阿兩國地處俄羅斯、土耳其、伊朗等地區大國的地緣交匯處,歷史、文化、地緣政治現狀極其復雜,這就決定了,兩國的爭端不止是兩個小國自己的事,還牽扯到各自背后的大哥。前面說過,亞美尼亞人背后站的是俄羅斯,而阿塞拜疆背后站著的,則是與之文化、宗教淵源較深的突厥“同宗”土耳其,號稱“兩個國家,一個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