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要終戰,中國給俄羅斯吃定心丸,拜登急了
在西方輿論熱炒烏軍“大反攻”和俄軍“潰敗”之際,普京的一句“俄方將盡快結束沖突”似乎暗合了某種猜測,此表態也直接沖上了熱搜。
怎么?俄羅斯這是不想打了?相比俄羅斯想不想打,我更關心的是俄羅斯將以怎樣的方式來結束這場戰爭?潰退式撤出?還是扭轉局勢,達到目標后主動撤出?很多人都希望從普京的話中找到答案。
但其實應該從目前的國際局勢中尋找答案,而是不是斷章取義地揣測。如果俄羅斯輸了,普京將賠上所有政治聲譽,俄羅斯也將滑向三流國家行列很難翻身。對于中俄來說,若俄羅斯潰敗將加大中國在東邊的戰略風險,中俄伊三角的威力也將大打折扣。普京是不可能選擇“潰退”的,這是俄羅斯的底線,即使不想打不愿打,也要硬著頭皮打下去。
我還是之前的觀點,雖然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俄羅斯已經不太可能控制烏克蘭全境,但是頓巴斯地區和克里米亞是必須保住的,這是最后的底線。普京現在確實有些被動,但是并沒有到喪失主動權的地步。特別是在上合峰會上的大國外交,普京還是頗有收獲的。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只要中國、印度等大國市場對俄羅斯的貿易通道是開啟的,俄羅斯就具有持續打下去的“糧草”,而西方援助烏克蘭,不僅面對俄羅斯能源斷供的危機,而且國內抗議潮此起彼伏,即使是美國,也面臨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爆發的壓力,對烏援助不確定性大為增強。上合組織峰會,是俄羅斯戰略東轉的舞臺,也是中俄伊三角正式產生威力的開始。對于印度,普京更多是將其視作西方傳聲筒和貿易合作的伙伴。
這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普京會在與莫迪會談時,會單獨回答莫迪所拋出的俄烏問題,并進行清晰的表態。普京就是想通過莫迪,讓整個美西方都明確俄羅斯的立場和態度。首先,我們應該重視普京講話的場合和時機。普京的這一表態,是在上合組織峰會期間與印度總理莫迪會談時發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