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關鍵時刻,法國明牌了,中國吃下定心丸
目前,中美正處于“競爭”還是“對抗”選擇的關鍵時期,能否建立起“反華聯合艦隊”,對美國來說非常重要,然而,法國總統馬克龍最新一個表態,應當是令拜登非常難堪,盡管小馬強調不做任何大國的附庸,不站隊本身實際上就是明確了立場,也就等于做出了站隊的選擇。
佩洛西竄臺,成為了中美關系變化的轉折點,這種公開侵犯中國主權干預中國內政的惡劣做法,必然會給中美關系帶來惡劣的不良影響。
在我方做出了空前強烈反制之后,目前拜登政府似乎還沒有全力接招,或許他在猶豫不決?也或許他在醞釀放大招?而接下來美國參院準備開始審議的涉臺法案,對中美關系是最大的考驗。
美國已經視中國為最有意愿和最有能力的霸權挑戰者,自然就是美國戰略打壓的第一目標。
拜登早就說過:有了盟友,美國才更強大。正因為如此,拜登自入主白宮以來,最重要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拉幫結伙建立所謂的新自由民主或價值觀聯盟。
然而,盡管拜登磨破了嘴、跑斷了腿,重塑美國領導地位也好,建立新霸權聯盟也罷,除了成功拱火俄烏沖突把歐洲陷入戰爭危機之中之外,外交戰略上幾無建樹或突破。
盡管把歐洲拱進到戰火的邊緣,或者說成功制造了俄歐矛盾激化,可歐盟依然還是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或者說在戰略上不與美國保持高度的一致,特別是法德等西歐國家,獨立自主意識更強烈。
別看目前美國與歐盟或者說北約還能夠坐在一個桌邊談如何應對俄羅斯,可歐洲面臨的嚴峻困境以及更可怕的戰爭外溢風險,只能使美歐分歧矛盾加劇不會緩解。烏克蘭這個持久戰,打的時間越長,對美國就越不利,搞不好會成為美歐分道揚鑣的轉折點,而歐盟的分裂也將是注定難逃的命運,歐盟的分裂,實際上也就是北約或西方聯盟的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