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臺海頂級較量,擒賊先擒王,中國這招奏效了
我們在上一篇已經分析了,通過這次激烈的交鋒,美國紙老虎的本質,被進一步揭露。很快,我們連續、密集性地出臺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這些反制措施所要達到的效果以及背后的邏輯關系,是本篇所要著重分析的。
重新設定他國利用臺灣問題挑釁中國的風險和成本閾值
我們從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佩洛西此次選擇冒天下之大不韙竄訪我國臺灣地區,它個人所獲得的政治私利是以損害美國國家利益為前提的。即便美國統治集團內部也不認可佩洛西的瘋狂之舉,但在實際政治效果上,卻鼓勵了更多政治人物通過極限政治挑釁中國的方式撈取政治資本化解個人的政治危機或者為更上一層樓鋪路。
所以,如果我們僅對美國這個國家實體做出反應依然還是不夠的,要想避免局勢的全面失控,那就要打蛇打七寸,最好讓挑釁者本人為自己的錯誤付出足夠的代價。首先在政治聲望上,我們所展現出的強硬姿態讓很多與中國有著重要利益的國家不得不權衡利弊,避免被佩洛西拉下水。
比如,韓國對待南希·佩洛西訪問本國的態度已經是重重打了它一記耳光,而且其外交部發言人直接以“為了國家利益”這個理由來解釋韓國總統尹錫悅拒見它,在國際外交上也是極其罕見。韓國所釋放的政治信號表明它成為了國際舞臺上的不受歡迎人物,這就把佩洛西通過竄訪我國臺灣地區所積攢的政治聲望,被中國所展現出的威懾力大打了折扣。
雖然在訪問日本的時候,佩洛西為了轉移焦點,用“彰顯全球女性領導力”、“女力崛起”這樣頗具美國特色的政治正確說辭來掩蓋它嚴重挑釁中國的領土主權、干涉內政、破壞中美關系的政治恐怖襲擊本質,但是大家并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