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圍獵中俄,巧設局中局,中國進局識破奸計
俄烏戰爭初期,雖然俄軍的閃電戰未獲成功,但卻明顯占據優勢,此后,隨著歐美外援的不斷進入以及經過培訓的烏軍源源不斷地開進戰場,目前俄烏雙方處于膠著的態勢。
就基于烏克蘭從戰爭初期的岌岌可危到目前的膠著態勢,代表著戰爭向有利于烏軍的方向發展,所以從八月開始烏克蘭高層明顯提高了戰爭目標。在戰爭伊始階段俄烏雙方的接觸中烏克蘭一方提出的要求是雙方回到2月24日之前的位置,但現在,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已經明確,要收回所有被占領土,當然也包括克里米亞,不再接受其他任何結果。
無論烏克蘭高層還是很多觀察家都在向外放風,烏克蘭希望在冬季之前組織進攻,目標對準的是赫爾松和克里米亞,烏克蘭對俄烏戰爭的看法已經比較樂觀甚至顯得有些激進。
但北約和美國的想法與烏克蘭有明顯的差別。8月4日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對記者說,我們需要為烏克蘭的長期戰爭做好準備。目前美國正在成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對烏克蘭的援助,由一名將軍負責,目的是為了應對長期的戰爭。德國外交部長在8月28日對媒體表態,“我們從財政和軍事上提供支持,只要是必須的,需要多久就多久”“我們不得不做出這樣的估計,烏克蘭在明年夏季還將需要從友邦獲得新的重型武器”。……
現在的問題是,為什么北約和美國對戰場的看法(或態度)與烏克蘭出現了明顯的差異?烏克蘭希望早日收復被占領土的心情可以理解,美英和北約做夢都想奪取克里米亞的想法也盡人皆知,難道它們不想早日奪取克里米亞嗎?這葫蘆里賣的到底是什么藥?
根源或就在于俄羅斯(沙皇俄國、蘇聯)是一個帝國。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帝國的根本標志是,它對周邊地區甚至整個世界是否具有足夠的影響力。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前,一旦英國發出自己的聲音整個世界都會伸長耳朵傾聽并研究這些聲音背后的內容,在兩次世界大戰時期全世界都會傾聽英國、美國、德國、日本、蘇聯等國的聲音,冷戰時期全世界都會傾聽美國和蘇聯的聲音,他們都是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