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泰國首腦突然被下臺,中國穩坐釣魚臺
泰國,一個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國家。
2013年10月,中國與泰國達成重要合作,雙方簽署“大米換高鐵”的諒解備忘錄。當時泰國總理英拉意識到中國合作的迫切性,并希望借助中國的先進技術改善泰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帶動泰國的經濟發展。
英拉也是相當有遠見的一個女性領導人,她致力于中泰關系的穩步推進,并提出“大米換高鐵”的戰略,這對于經濟發展不容樂觀的泰國來說,無疑開辟一個新的合作模式。
當然,中國也是有意參與泰國高鐵項目的建設,也同意以泰國農產品抵償部分項目費用,這一合作方式也就是所謂的“大米換高鐵”。實際上,泰國計劃修建連接首都曼谷與北部城市清邁之間的4條鐵路,如果這個交通改善,將使泰國成為連通整個東南亞地區的樞紐。
可是,中泰的戰略合作卻在2014年3月被暫停,當時泰國憲法法院判決國會已通過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違憲,其實這就是沖著泰國高鐵項目而來。在當時,泰國也是山雨欲來風滿樓,這個項目作為英拉政府改善國內局面的重中之重,卻被突然暫停,實際上就意味著英拉政府已經面臨著巨大危機,因為他們針對的不是“大米換高鐵”,而是英拉政府。
2014年5月,泰國憲法法院判處解除英拉的總理職務,實際上,當時是巴育發動軍事政變,隨后掌控泰國的局勢,并且他順理成章以陸軍總司令上位泰國總理。自此以后,泰國進入巴育時代。
在英拉被強行解除職務之后,“大米換高鐵”計劃也似乎沒有著落,畢竟作為他信家族的代表人物,英拉一直延續著對華友好的態度,而隨著她的下臺,“大米換高鐵”計劃就顯得遙遙無期。
然而,巴育在上臺之后,卻并未破壞中泰關系,當家方知油米貴,他很快意識到這個高鐵項目對泰國的重要意義,也意識到與中國合作的必要性。
隨后,泰國軍政府批準了2015—2022年交通基礎設施發展戰略。在戰略中,泰國計劃在未來8年內將建成8條復線鐵路,6條在原有基礎上改建而成,2條為新建初始時速為160公里的復線。實際上,這個計劃當然離不開中國的合作。
2014年11月,巴育率團來北京參加APEC會議,期間,巴育與中國高層展開會談,雙方達成了恢復鐵路合作的共識。可以說,在隨后中泰在原有的“大米換高鐵”計劃上進行升級,雙方之間的合作范圍更為廣泛。